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啊,
关于城乡对话的杂志?
都说要避免城乡二元论,可是为什么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在我们的生活叙事里却始终难以被察觉?《乡问》想做这样一份关于城乡对话的杂志,回应我们对乡村数不清、但理应有的好奇,也记录下乡村发展探索的可能——在乡村振兴的口号源源不断的当下,那些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现状到底是什么样的?乡村的发展只能有一种想象吗?村里人们真实的处境和困难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问」会是贯穿这份杂志的核心。每一期《乡问》的主题都会来自我们对乡村非常具体的一个好奇,从这个好奇延伸,我们会不断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经由这些追问,我们希望从这些小小的切口里,呈现出当下乡村、村民、农业在美好的叙事背后,正在面对的复杂情境。更重要的,每一期的《乡问》也会是一个反问,一个来自乡村,对现代社会、对城市、对每一个人的反问。
从一颗柑桔开始问起,
我们看见了
第一期是关于广州从化一个叫「仙娘溪」的村子的故事。在讨论主题时,在村里待了很多年的木木和我们说起:有一天她看着家对面的那座山——「最上面的是林木,杉树、松树或者一些杂树,以前会当做木材来卖,这几年少之又少了;往下是竹子,现在也还有来收竹子的人,只是价格已经便宜得很;再往下,你可能看不清这些缠满藤类的是什么,它们是沙糖桔的果树,但就在几年前,几乎全村的人都种沙糖桔,但现在就这样没落了;最下面就是现在村民种的比较多的沙姜、生姜、木薯这些作物,和一片片的水稻田了。」在木木的讲述下,原来只是一片绿色的山丘,现在分了层、有了意味,它的每一处痕迹都是村民们关于生计尝试的不断累积。而近20年村里作物种植发生变化的核心就是——沙糖桔。它的兴盛吸引了很多原本在外谋生的人们回到村里,甚至把部分原来的青梅园和水稻田也改成了沙糖桔果园;而它衰落后,果园荒废,不少人又不得不选择出去谋生,村民们需要摸索新的出路。所以《乡问》第一期的内容我们从沙糖桔的故事开始讲起。你会读到村民们从选择种、到选择放弃管理沙糖桔的前因后果。
为什么沙糖桔的种植会遇到这些问题?其他地方、其他作物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吗?那里的人们又是怎样应对的呢?我们从黄奕和凤连之前写的文章里,隐约看到了这些现象背后更深的农业处境,所以分别向ta们追问了更多我们好奇的问题。
© 子焱《对话凤连:五味杂陈的回家卖橙之旅》
那乡村、村民、农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对于乡村发展更多的想象是什么样的呢?在这一期的最后,我们记录了仙娘溪过往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反思。如何购买
邮费 8元(满3件包邮)
木木 / 凤连 / 黄奕 / 青哥 / 南哥 / 星哥 / 阿文接下来会做什么
<1> 去到更多的村子
每个村子都有它的特征,我们希望去到更多的村子,从它们的现状,看到乡村面临的更多具体的问题,看到村里人们的实践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记录、传递、讨论、延续下去。如果你所在的村子欢迎我们前去,可以联系我们。
因为是业余时间在做,第一期就从去年10月份做到了现在,我们期待可以同时再做一个短平快的版本,可能会是以工作坊的形式去不同地方探访,并快速地把产出变成一页体量的内容。
乡村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乡村自身,我们想要在城市里以更多不同的方式,创造与乡村的连接,让更多人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开始关注到真实的乡村处境,开始意识到隐没于自己生活之下的、和乡村的关系。如果你有一个想和我们联动的空间,欢迎联系我们。
我们是一个非盈利的志愿小组,欢迎更多对乡村有同样的好奇、有编辑/采写/设计等等技能的朋友加入我们,让这件事情更可持续下去,或者在我们暂时还去不到的地方,以你们的方式发生。
丰年庆是由多家社会组织联合发起的公益性质的项目,坚持以小农和市民为主体、照顾环境和城乡互助等基本价值,主要工作时搭建可持续生活的网络,协作小农、市民和其他相关方发展可持续生活方面的自组织,并促进自组织之间的互动和连接。
广州城乡互助网络计划(春田计划)城乡互助网络计划是一个立足珠三角,关注青年人成长和城乡互助,以生态农业及社区协力农业(CSA)为核心议题的公益项目。我们希望连接关注和从事生态农业及CSA相关的机构和人士,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共同推动广州及周边地区的城乡可持续发展!
广州汇耕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9年,主要服务于仙娘溪及周边村庄,推广生态农业,销售生态农产品,开展相关社区服务。汇耕田的成立源于农村发展机构绿耕在仙娘溪及周边村十年的农村社区工作的基础。2019年底,绿耕驻村的项目结束,与村庄的关系转变为同行者,已经成立各种合作小组及合作社的村民不想就这样散了,于是联合成立了汇耕田。各小组独立运作的同时,汇耕田进行生态产品及社区服务的统筹,以及提供相应支持,希望能够走出一条在家乡安居乐业的路。